F1马来西亚前瞻:两种进站策略 考验引擎与轮胎 | |
---|---|
http://sports.sina.com.cn 2004年03月19日09:07 新浪体育 | |
新浪体育讯 如果F1个车队迷信的话,现在应该有不少人在乞雨。BRIDGESTONE的日本人们一定会这样做的。他们的雨胎顶呱呱,可是在这几年,总是在马来西亚站吃瘪。没办法,怕热! 今年,他们做足了准备,希望扳回一城。我相信他们能做到!据说,BRIDGESTONE以前在这里不行的原因是轮胎工作的最佳温度区间较低,他们的软性轮胎比米其林的磨耗的更 要延长轮胎寿命,通常的做法是在炎热的天气下使用硬质轮胎,但是偏偏这里高,中,低速弯齐备,加上赛道出奇的平坦,米其林因此选择软质轮胎。如果,BRIDGESTONE用硬胎,那就不用比了,一定败得更惨!所以,在前几年只好用软胎去拼。 在去年马来西亚站之后就传出法拉利不满轮胎的声音而让BRIDGESTONE大为紧张,去年可以说是上下总动员,BRIDGESTONE上下齐心,加上他们是日本公司。所有的研发基地和F1轮胎生产都是在日本进行的。因此,有理由相信他们已经研究出了更好的成分混合比让轮胎更强大。 马来西亚有一段相当长的直道,起步之后长直道不是墨尔本可以比的。墨尔本赛道出发之后到第一弯的距离较近,这也让启动更快的雷诺占到优势。而在这里,速度占优势的威廉姆斯车队更有机会。前后两端的直道加起来超过全长的三分之一,BMW引擎应该能放的开了。直到之后的两个弯(2,4弯)速度分别只有70-80多公里,而进弯时速度都是300公里左右。这对于赛车的引擎和刹车,悬挂都是个考验。法拉利赛车在这里会有优势,还有雷诺。当然,看了第一站比赛,人们对BAR赛车印象深刻。我个人觉得他们在散热吊舱边上加装的向上扬起的,尺寸偏大的副翼确实带来了好的效果。 第二弯之后是个大弧线,这里赛前的平衡一定要做好,下压力要大,这里也是轮胎磨损较大的一个地方。尤其是横向的力对于轮胎有相当的损伤。如果,要想知道各个车队的平衡工作好不好,看看这里的赛车表现就行了。4弯和9弯时低速弯。赛车在这里很容易被快车超越。这里也是威廉姆斯OUTBREAK对手的好地方。5,6,11,12,13弯都是高速弯。最有特点的是7,8弯。它虽然被叫做双轴弯,但是,实际上更像是矩形弯,弯内(从7到8)几乎是直的,车手速度要控制得很好才行。还有,这个赛道有一些起伏,比如第2弯就是下坡。 高温一向是马来西亚站的特点,虽然大家都喊热,我倒不觉得车手会体力不支。反而是引擎。如果说,人们在澳大利亚之前担心单一引擎政策是否会行的通的话,马来西亚站就是对单一引擎真正的考验!谁的机会做好?两支队:法拉利,雷诺。 法拉利的可靠性能不用说了。雷诺的引擎是改进版,已经非常成熟。可靠性能应该不会有问题,而他的气动真的好的没话说! 还有一支车队一只没谈,迈凯伦。第一站表现让所有的人失去了信心。他们的赛车恐怕只能用两个字形容:落伍! 在澳洲站之后,迈凯伦召开紧急会议,要"休了"总裁。迈凯伦到底为什么?原因只有一个:三心二意。 研发计划一个又一个,每一个都需要人,每一个都要做大量的工作。可是,一旦一个出现状况,这个系统就乱掉了。 看看别人:一辆车用两年。就算研发新车也不会偏离方向。小道消息说,迈凯伦车队有B计划。真的希望他们能在马来西亚拿出来。雷克南是这里的卫冕冠军,不能跑得太难看。还有一个不太有利的消息,梅塞德斯打算亲自下场,组队参加F1。笔者认为可信度非常高。现在的趋势就是各大车厂角逐,雷诺已经来了,法拉利不用说。梅塞德斯曾经在30以后的几十年中都是多么威风。银箭车队没怕过任何人。光荣的传统,一流的技术加上雄厚的实力,甩掉或者超越迈拉伦是迟早的事情,(现在,戴姆勒控制着迈凯伦集团40%股票)或者,至少是全面介入F1,更多资金,更多人员安排……迈凯伦的日子不好过,真心希望马来西亚能使他们转运的起点。(不能再输得那么难看了) 对于马来西亚,笔者依旧觉得法拉利很强,夺冠的机会很大。威廉姆斯的潜力也有希望在这里更好的发挥出来。雷诺在去年阿隆索第三,他们同样有实力坐而望一。今年最有看头的应该是BAR。他们可能是最有力的黑马。 在这里,车队的进站策略有两种:一长一短;一短一长。 一长一短:指的是车辆满载发车,大约20-23圈时进站,第二次加油就可以少一些,只要加够跑完就行了。大多数车队采用这种方法。因为,在发车时,车辆的各个部件刚刚启动,一切都慢热起来。而到了比赛最后,车辆已经到了极限(特别是引擎,如果载油过多,引擎压力更大,这样比较容易出状况。 一短一长:正好反过来。雷诺上次就是采用这样的方法。阿隆索第3,当时他在16圈左右进加油站,结果被对手超越。相信这样的加油策略应该不会改变。 最后要说的一点:如果下雨,恐怕很多人心中都会对法拉利说一句话:"不用比了,冠军我送你!" |